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24 15:52:09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九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不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l.通过研读,感受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

(1)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2)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放映壶口瀑布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

(2)教师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极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就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

(3)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引导:“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5)说说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以“黄河魂”为题?

(6)有感情地朗读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l.教师: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边教边悟】

追问:课堂中的阳光是谁的阳光?

我精心营造了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在班得瑞《日光海岸》的音乐背景下,大海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北国的雪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阳光像金子,洒遍田地…………一幅幅我精心选择的优美的阳光图画,连我自己欣赏也觉得美丽之至,我设想着这些充满阳光的美丽的图片,慢慢出现在孩子的视野。我非常欣赏这篇课文,将它处理成“配乐朗读欣赏”课。

放学时,我和学生们走在阳光铺洒的小路上,那么温暖。外面是是现实的阳光,大地充溢着阳光的气息,我忽然想问自己:我为孩子们营造的“阳光”到底是谁的“阳光”?

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课程教学所体现的只是单一生活模式;缺乏生活意义的课程迫使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激情。学生的生活世界被忽视了,学生──一个社会情境中的具体人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表演的认知者。然而,外在认知究竟与认知者生活发生何种内在关联?知识在学习者生活世界中何处抛锚生根并生长出新的形态?课堂上的阳光究竟是谁的阳光?只有孩子成为“生活的体验者”,他才能更真切地”感受阳光的伟大”!

我决定推迟《阳光》的讲课时间,增加一个“体验”的环节:回家做实验。种两盘相同种子的植物,把他们放置两种不同的环境下,一盆放在阳光充分的环境下,一盆放在没有一点阳光的地方,要同学们每天观察这两盆花生长的变化,也可以用照片的形式留作记录。

一周之后,同学们一个个急着向我报“喜事”,告诉我小苗苗又长高了,并讲述着其中的发现,他们说:“老师快让我们上这篇课文吧,我都等不急了。”当孩子们做成一件事后,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看到他们一个个兴奋的样子,我也被感染着,我自愧不如孩子们,本来自己也要做这项实验的,可我却迟迟没做。

课堂里,孩子们将自己种植的两盆小花摆上讲台,自豪与兴奋。我忽然觉得班得瑞的阳光音乐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也真实感到:课堂中,生命在生长……

收获:把阳光种植在孩子的心中

本学期,教材中又有一篇文章与阳光有关,是《棉鞋里的阳光》。我在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下来去年学习的《阳光》一课。没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记得,他们背的一点不亚于去年在课上的朗读,背的有情有意,很让人陶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到美国华盛顿少年宫墙壁上张贴的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近日,学校征集原创儿童诗,我在放学前简单的布置了一下,选自己心中喜欢的、感受深的事物,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具体的事宜等明天再详细介绍。没想到第二天孩子们一下就交上来十几篇,而且写的很像那么回事儿,这可是他们第一次写诗呀!更有一部分同学以“阳光”为主题,写出了内心的独白。读着这一首首充满阳光的小诗,我深深地感到:阳光,种植在孩子的心中了。

【附学生创作的与“阳光”有关的诗歌】

阳光

我拉开窗帘,

阳光从窗户照到了

我的衣服上,

把衣服晒得暖暖的,

阳光真好阿!

春天

春天来了

树儿绿了

花儿红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

小朋友们高高兴兴

上学去了

雨与阳光

世界上有了雨

花长得更美,

世界上有了阳光

人们会更加暖和

太阳

太阳从云缝里

冒出来,

……此处隐藏7974个字……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元元同学仅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画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拿出自备的生字卡,自主认读。

同桌互相检测生字,再把课文读给对方听。

3、小组长带领学习生字词。

①检测生字认读情况。个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带领学习要写的字:欠、元、包、钟、叹、哈、迟、闹。(重点

记字形,理解字义。)

4、识字汇报。

提示学生用下面的句式来汇报:我会读xx这个词,请大家跟我读。

5、开火车检查生字。教师正音。

5、识字方法汇报: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例如:

①熟字加偏旁:钟、零、闹、迟、哈、悔、叹

②熟字去偏旁:“抱”去掉“提手旁”变成“包”

③猜字谜:大门里边是市场(闹);两个儿子(元)走了一尺远(迟); 每次少两点(欠)

减字法:“歌”去掉“哥”变成“欠”

组合法:“二”+“儿”组成“元” “ 口”+“合”组成“哈”

6、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小组分自然段读。

②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③全班齐读。

三、指导书写。

1、小黑板出示8个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后观察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2、全班交流书写方法,教师相机示范。

重点指导“包、闹、迟”。注意“包”竖弯钩的写法,里面的笔画要封口。“闹”的“门”要写大一点,里面的“市”不能“冲出门外”。

“迟”的走之要平一些托住“尺”,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3、学生先观察这三个字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

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4、指导独立书写“欠、元、钟、叹、哈”。

教师检查学生写字姿势是否端正,书写的字是否正确。

5、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 出示课后“找找说说”的内容。指名按学习伙伴的提示组字、组词。教师贴出词语卡片。

②摘词语比赛。学生选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先小组说,然后小组代表上台摘词语说句子。好的句子可放到该生的“成长记录袋”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体会思考:元元说了几句话?都说了什么?

2、指导读元元的话。(指名读、范读、练读、指名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① 交流: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② 指导朗读元元心里想的句子。读出贪睡和无所谓的语气。

过渡:元元又睡了,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4、自学课文2~5自然段。

①自由读,读后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指导读李老师的话。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观察书上的第二幅插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元元此时的心情。

② 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③元元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6、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实践感悟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学生自由编演。

3、师生评议、总结。

4、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品读重点句,称赞(第一课时)。

2、认识10个字。

3、体会称赞带来的作用和快乐。

重点:目标1、2 难点:理解“粗糙”“泄气”“自信”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刺猬图片)谁来正确的读一读。他又是谁呢?(出示小獾图片)。指名读。学习生字(刺、猬、獾、)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出示课题 18 《称赞》 (指名读、齐读)

什么叫“称赞”? (表扬、赞扬、夸奖、)你得到过谁的称赞?心里感觉怎样?今天课文当中小刺猬和小獾又是怎样互相鼓励和称赞的呢?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 仔细听边听边想小刺猬和小獾是怎样互相称赞的`,你喜欢吗,为什么?

2、小组讨论

3、个人汇报 从刚才小朋友的回答中老师明白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我们先来学习小刺猬怎样称赞小獾吧!

三、学习2.3.7.9.10.自然段,随文识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称赞(第一课时)》。

过度: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路边,他看见了小獾。

1、学习2.3.段

A.出示图一,大家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板凳、粗糙、)

B.自由读2.3.4段(我们自己读读2、3、4段)

C.品读(这儿有几句话,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谁能把他读好。)

⑴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⑵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看了看。

⑶你真能干,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做得好!

①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②全班展示读。

质疑:

小板凳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要称赞他呢?(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是啊!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要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小刺猬做得多好哇!

D、指导朗读2.3.自然段。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2、3、4段。小刺猬真诚的称赞多么令人感动。

2.师范读5-----10自然段,学生跟读。(接下来的故事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A、读完这些自然段,大家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吗?

B、把你最受感动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C、品读。

①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板书 (泄气、自信、谁来会做泄气的样子。)

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③指名读、 齐读、

小刺猬得到了什么样的称赞呢? 齐读8、9.10.自然段。

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呀!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这篇课文吧!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