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
(2)7个十是( )。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此处隐藏21879个字……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动手解决问题、回顾检验、归纳小结等环节中,切实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样、优化的思想,为今后的除法的学习积累一些活动经验。】
三、及时练习,运用新知
(一)及时练习:想一想:如果5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教师注意先选一个最先正确完成的学生来汇报。
3.验证答案: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4.共同口答。
(二)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1.呈现P46的“做一做”。
2.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提醒:也可以借助小棒来完成。
4.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检验、口答。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更清晰的表象。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
(三)变式练习。
1.练习十的第1、2题。
①说明:这两题的总数是隐含在文字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来确定要不要找出总数。
②于第1题中,如果有学生利用了10和5的关系来解决的,要加以肯定;第2题中,如果有学生先算出8盒可以装的总数,再与数出实际的实际杯子数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地对方法进行优化。可能这两题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更简单些。
2.练习十的第3题。
要先学生进行常识介绍:12个为一打。因为12不是整十数,而且又大于10,所以,提醒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定要数清楚。
【设计意图:这三题各有侧重,目的是让学生继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四、全课小结,辩证引领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师: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二)辩证引领。
师:我们经常今后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系统地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并且,通过教师的辩证引领,让学生合理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5(一)、学习目标:
1、帮农民伯伯数出玉米有多少个,学会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辣椒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内容:
1、信息窗一,数玉米和辣椒的个数,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
信息窗二,摘石榴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数的大小比较。
信息窗三,爸爸妈妈摘南瓜,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开发性学习包:
制作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体验一个一个地数数的过程,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说要求,学生找一找。例如:找出个位上是5的数。
找出100以内的单数:1、3、、5、7、9……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并能快速找出来。
3、拓展性资源包:
体验:动手制作一个计数器
(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
1、学科单元内整合:第二单元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第一课时读书、写数及组成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讲授过程中,利用小棒数一数,借助计数器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因此把第二课时中的比较数的大小放在第一课时中研究。
2、学科间整合:与传统文化中的春节习俗进行整合,利用春节收到的压岁钱的金额,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再与第五单元的人民币进行整合,充分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本节课与学校课程算数课程进行整合,利用数字卡片,了解100以内数的知识。
4、体验式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计数器,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数位顺序,理解满十进1的原则,突破数数过程中拐弯数的难点。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8课时。
教学案例:
《数数》教学片断
一、辣椒有多少个?
1、数一数辣椒的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1) 教师和学生先一根一根数学具,一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1数到100,二是让学生感知这种方法累,寻找更好的数数方法。
(2) 十根十根数学具。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十根捆一捆的过程,为数的组成也打下基础。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学生动手摆小棒,通过对摆小棒的操作明确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45里面有4捆,和5个一根的,就是4个十和5个一。
3、用计数器表示100。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出辣椒的个数,教师巡视指导。数完后,引导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方法。
二、学生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2、教师点拔:
(1)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
(3)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
三、练习:1、一边拨珠子一边数,同桌合作。
2、数一数:从三十八数到五十二。
3、数一数自己压岁钱的金额,并说一说谁的压岁钱最多。
注: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计了师生一起数小棒、学生独立运用计数器数数、小组同学合作十个十个的数小棒的环节,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并结合传统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习俗,以及收到的压岁钱有多少,通过对人民币一元一元的数、两元两元的数、五元五元的数、十元十元的数,经历数数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0张10元的是一百元,即10个十是一百,突破拐弯处容易出错的难点。同时,自己制作计算器,了解计算单位及数位的概念,明白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通过学科间的整合设计了解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