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1、创设情境法2、朗读法3、讨论交流法4、勾画圈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播放黄山风景区视频。学生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过渡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读出“奇”,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难读的词语,句子。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中的重点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再次提问黄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让同学根据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话。根据第三段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之后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怪石”。
六、说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3、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思路,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任务。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本课内容表现出来。我的板书如下: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2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改编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课文讲述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门客孙膑的帮助下,一反常规安排马的出场 ……此处隐藏26873个字……们, 掌握其规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一科学道理。为此,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观看有关录像, 聆听老师解说, 默读文章理解, 展开小组讨论, 组织语言阐述, 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及思想, 进而也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 科学思维方式的巧妙渗透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世上的万事万物, 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了教材的科技因素, 以“复杂联系” 为重点, 动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去探究“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 掌握规律, 才能看准问题、做好事情”的道理。
蛇与庄稼是复杂联系, 我的教学由二个“奇怪”入手:—是洪水过后,庄稼歉收;二是放蛇入田, 庄稼丰收。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弄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随后,我让学生观看录像“海啸——水淹——蛇死——鼠狂——歉收”, 从感性上认识到是起决定作用的“ 中间者”——田鼠,把“蛇”与“庄稼”联系在了一起, 从而也就认识了何谓“复杂联系”。
猫与首着是更为复杂的联系, 我让学生结合读文设计“猫、蜜蜂、田鼠、苜蓿”四者之间复杂联系的示意图, 又一次认识到了“猫”与“苜蓿”这两样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之所以会发生联系, 那是“蜜蜂”与“田鼠”起到了“纽带”作用。
最后,本课的设计并未停留于“联系”的层面上, 而是上升至怎样运用“联系”的方法把事情办好, 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治理“ 三废”等的原因及意义。
(二)阅读过程中贯穿表达的训练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前后语句的内在联系相当严密,文字表述是比较理性的。依据教材本身的语言特点,我感到应该把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怎样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揭示自然规律,作为本课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明白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解一些大自然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清楚连贯地加以表达。
如“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多有接触。在本课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在交流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时候,能用上“因为……所以……”把它们之间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一层一层讲清楚;在交流为什么要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治理‘三废’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清楚地表述。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先自己准备说说,再课堂集体交流。这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学习关联词的用法,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连贯性、流畅性。
(三)在阅读过程了解说明方法,尝试拓展运用
阅读常识性说明文有着一定的方法与步骤,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具体是指:初读, 概览全文, 整体把握文章所说明的知识;细读, 抓住具体事例,理解重点词句, 掌握有关的知识、道理, 并了解其说明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尤其在精读课文这一块, 我利用录像、投影等手段, 设计了读文释义、读文换词、读文说句、读文画图、读文练说等练习, 讲读练三结合,学习说明文特有的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阐述的科学知识和道理。
当代的语文教学不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本课的教学将学生的视野由课本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引导他们多读书, 爱读书, 会读书。为此, 无论在讲评、激励, 还是教学末尾, 我都由课文到实例,到生活, 到课外书籍, 指导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 多积累。生活中还有哪些复杂联系呢?最后,我引导学生到课外去读书、上网、请教家长等,通过各种广泛的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模仿课文第1、2节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写复杂联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5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 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文档为doc格式